培训咨询:0376-6879302 17637631188 欢迎访问何家冲学院!

 
 

红色记忆:罗山县苏维埃

发布日期:2024-06-03   /    阅读:1801

李国强,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苏维埃,这个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共政治舞台上一度光彩夺目的词语,如今已经很少再被人提及。但当我们重拾这段绚丽璀璨的历史,就不能不对它产生敬畏、仰望和沉思。罗山县苏维埃政府及其辖区,在大别山区革命斗争洪流中,曾经是不可动摇的重要革命中心之一,这一客观事实由于历史上地理界线的变更和岁月的沉淀,正越来越被人们忽视、淡忘和遭到质疑。对此,必须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去找回那段不应忘却的辉煌和壮丽。

苏维埃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大革命时期从苏联引进的,本质上是一种政权的标志,说到底就是共产党的政府。那么,罗山县苏维埃政府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1930年10月17日,红一军解放罗山县城。18日,中共罗山县委主持召开工农兵各团体代表协商会议,成立了“罗山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即罗山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委员会由7人组成,选举徐万发任主席,陈定侯(红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为副主席,李博安、蔡慕章、张霁辰、杨光敏、姚抚民为委员。同时,还建立了裁判委员会,张霁辰为主席。

10月30日,红一军在得知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和十二师联合进攻罗山城后,于当夜撤离县城南下潘新店。由于城内县委和共产党员的身份均已暴露,县委奉命携全体人员一同撤退。11月上旬,红一军奉命挥师南下中心根据地宣化店,罗山县委随往。

11月下旬,根据鄂豫皖边特委指示,在宣化店召开了中共罗山县第三次党代会和罗山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分别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中共罗山县委和第一届罗山县苏维埃政府。徐恕风(特委指派,麻城人)任县委书记,潘天成当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宣化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当天,工、农、商、学、兵各界群众万余人,从四面八方涌到宣化店。杨店、万店、周党、潘新等地也派来了代表参加会议。

罗山县苏维埃政权分为县、区、乡、村四级。县苏维埃政府下辖7个区苏:一区苏宣化区(今湖北大悟县);二区苏丰、王店区(今属大悟县);三区苏杨、万店区,辖7个乡苏,区苏主席谢守俊;四区苏卡房区;五区苏潘新店区,辖11个乡苏,区苏主席房恒平;六区苏周党区,为县直属特区,辖5个乡苏,特区区苏主席刘全初。其中,宣化、丰王店、卡房3个区苏建立较早,杨、万店、潘新店、周党3个区苏于1930年11月后建立。1931年1月,又建立青区苏维埃政府,辖3个乡苏。

罗山县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同级党组织领导下行使以下职权:及时宣传和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决议;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拥护红军、扩大红军、支援红军;积极领导人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没收豪绅地主财产,管理财政收支;搞好苏区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兴办文化教育和卫生;大力发展苏区经济等。

从罗山县苏维埃政府及其所辖区苏政府看,这时候的政权建制并不覆盖罗山县莽张及其以北的广大丘陵、平原地区。因为这些丘陵、平原地区都在白色恐怖严密统治下,区苏政权难以立足,革命形势无法波及。

罗山县各级苏维埃政权的确立,标志着罗山土地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巩固苏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大好形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各级武装,在根据地内开展了打民团、杀豪绅、拔据点、清除一切反动势力的英勇斗争。

1930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在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罗山独立团在团长郑作吾、副团长余范文的领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打土豪、拔民团的战斗。11月23日,独立团配合鄂中特务营、游击队等,在来家河与孝感清乡团激战,将其击溃,毙伤俘团丁50余人,缴长短枪100多支。12月上旬,独立团转战定远、周党一带,攻打林家湾罪大恶极的陈子仲民团。12月4日晨,独立团攻进寨内,烧掉寨门,击毙陈子仲,民团缴械投降。此战,缴长短枪20余支,获大洋1000多块,开仓分粮,分田分地。12月底,三区苏赤卫队在孙保元的率领下,配合独立团攻破了董家寨,惩治了豪绅陈继生、陈迎宾、陈恒柏。

成立罗北工委,向宣化店以北开展创建新苏区斗争。宣化店作为革命根据地中心,鄂豫边大量革命者向这里聚集。尤其是罗山城区县委来到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这里又成为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对敌斗争的中心,粮食物资供应立刻面临极大困难。根据特委指示,1931年1月,罗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向宣化店以北地区发展,成立罗北工作委员会,任命郑新民为罗北工委主任,郑作吾为副主任,余范文为秘书。工委成立次日,郑新民率工委和独立团进入万店一带,工委机关设立在万店附近毕家畈,后迁至杨店陈祠堂,独立团驻扎毕家堆。随后,工委派出5至7人组成的武装宣传队,在田间地头和公开场所,召开小型群众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敌情,组建群众武装,筹集物资。

消灭彭固义民团,打通万店至宣化店交通线。万店附近彭家湾彭固义有一股40余人的民团,经常袭扰苏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罗北工委决定扫除这一障碍。1931年1月下旬的一天深夜,工委率独立团包围了这股民团,经激战全歼团匪。独立团乘胜出击,清扫了万店、杨店一带的地主豪绅据点,收缴了大批粮食、布匹等物资、款项,开展分粮分田活动,发动群众,巩固了杨、万店区苏政权。经过1个多月的工作,罗北工委牢牢控制了杨、万店地区,使这里环境安定,秩序井然,市场开放,贸易自由,各种急需商品从万店、姚家畈这条交通线源源不断地运往宣化店。罗北工委利用打土豪缴来的款项,派独立团到五区苏潘新店购买粮食、食盐和生猪等,组织人力,成群结队运往宣化店,从而保证了苏区中心物资的正常供应,有力地支援了鄂豫皖特委领导的革命斗争。

1931年1月下旬至7月,罗北工委率独立团横扫民团,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罗北苏区。

1月下旬,郑新民、郑作吾率独立团进入青山、双桥一带,这里的反动豪绅纷纷逃到金家寨(又叫郑寨)内,以图保全性命,负隅顽抗。金家寨是青山店东最大的寨子,寨墙坚固,围壕宽深,易守难攻。郑作吾率独立团包围寨子,强攻数日,一举攻破,全歼寨内“铲共团”,活捉冯玉保、伍云波、陈玉楼等12名地主豪绅。工委于次日在青山店召开群众大会,将反动分子经公审后处决,把缴获的粮食、衣物等分给穷苦群众。月底,工委在小余湾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青区苏维埃政府,李文范当选区苏政府主席,并成立了100余人的区苏游击队。

3月,五区苏游击队根据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攻打罗山民团团总丁应昆老巢黄湖。游击队反复攻打5次,于5月最后攻破,丁应昆携眷潜逃。

4月,郑新民、王世俊率独立团和彭陈店赤卫军,全歼三里城周贡臣民团,缴长短枪30余支。

5月2日,郑新民率县特务营进至周党畈,巧遇付兰田民团和胡逸堂民团合并交接。午饭后民团赌兴正浓,县特务营赶到,双方发生激战。相持之际,县特务营派人到宣化店寻求增援。3日夜,红二十九团赶到周党,包围了民团。4日晨,将两股民团聚歼,民团头子付兰田自尽,团副付少卿被击毙。俘虏团丁每人发两块银元释放。

6月,县独立团第三营配合周党桂店赤卫队,攻打该地民团枪会董家墩。围攻20余日,未克,返回中心区。

7月上旬,县独立团配合地方游击队清扫涩港(今灵山)民团,捉其民团团总黄可梅、王合型,毙伤团丁30余人,缴长短枪30余支。

7月中旬,信阳民团团总杨秀峰率1000余人进攻潘新店。罗北工委获悉后,带领独立团,集结杨、万店和潘新区苏游击队,一起向潘新店赶去。双方在倒座湾相遇,展开激战。红军和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勇猛追击,势不可挡,民团急忙向北逃窜。独立团穷追10余公里,将其击溃,缴长短枪100余支,毙伤民团营长及其以下近百人。从此,杨秀峰民团再也不敢染指罗山苏区。

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根据地各级武装的对敌斗争,沉重打击了宣化店以北各类反动势力,使以宣化店为中心的苏区向罗山北部扩展了六七十公里。至1932年秋,在鄂豫皖省委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之后,罗山苏区向北拓展到县城郊区,建立起9个区级苏维埃政权。

在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有一栋三进三间的旧式建筑,其正门右边黑底白字写着“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几个大字。其实,这个地方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罗山县委、罗山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若干年前,“罗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匾额,还一直与“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并列摆放,在那里一起静静诉说着当年战火纷飞的难忘岁月。

原来,宣化店及其周边的近570平方公里的土地,历史上一直归属罗山县管辖。1933年1月,出于“剿共”的需要,国民党政府“拨(罗山)县境南部的宣化店、姚家畈、唐店、王家店、彭陈店、新府、王家集一片(569.55平方公里)归新置的湖北省礼山县(今大悟县)”。正是这么轻轻一“拨”,让过去罗山县在中国革命史上足以震撼的地位,到今天一下子变得有些无足轻重以至不无尴尬起来。

但是,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回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重温那个历史时期罗山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罗山人民不畏强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悲壮史诗,就不能不用惊讶的目光和声声嗟叹来刮目相看。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山县辖区内的一区苏宣化店、二区苏丰、王店,四区苏卡房,由于其紧紧毗邻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黄安,因此,罗山这片五、六百平方公里的富庶丘陵和广袤山区,就为黄麻起义提供了十分宽阔的战略纵深。正是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大革命风潮涌动之下,这片土地开始点燃革命火种,融入革命激流,并逐步裂变为新的革命中心。

——罗山独立团在不断组建和重建中发挥着鄂东北主力红军的重要作用。1930年11月底,刚刚在宣化店选举产生的罗山县苏维埃政府,将来自全县各地的农民起义队伍编为“红色野战军第八师”。年底,将该师整编为红十三师三十九团,也叫罗山独立团。团长郑作吾,政委郑新民,副团长余范文,下辖3个营,计500余人。这支队伍清一色为罗山子弟兵。1931年3月,双桥镇战役后,独立团整体编入新组建的鄂豫皖边特委军委警卫师。5月,重新组建的罗山独立团再次编入军委警卫师三团。从1931年春至1932年春,罗山独立团就先后6次集体编入主力红军。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前,罗山独立团在这里再次整体补入主力红军。从1934年12月至1937年6月,罗山独立团转为鄂东北道委、罗陂孝特委领导后,又历经四次组建和重建。前两次重建成建制补入红二十八军,后两次重建在鄂东北担负主力红军的重任,为坚持鄂东北革命斗争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鄂东北道委、罗陂孝特委在这片土地上领导鄂东北人民同仇敌忾,坚持斗争,红旗不倒。1932年10月至1934年11月,罗山县四区苏卡房天台山,是鄂豫皖省委、鄂东北道委机关所在地;1934年11月以后,鄂东北道委在这里领导了三年异常艰苦的游击战争。鄂豫皖省委委员、鄂东北道委常委、罗陂孝特委第一副书记何耀榜曾经是罗山县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1935年初,鄂东北道委书记王福明牺牲后,何耀榜成为鄂豫皖省委在鄂东北事实上的主要领导人,他带领道委、特委机关经常转战罗山县一区苏至四区苏之间,活动于天台山、老君山和大小鸡笼山、指挥罗山独立团、游击队、便衣队、特务营等,打“地补哨”,捣移民点,粉碎敌人“倒林搜共”政策,锄奸除恶,威震敌胆,坚持了鄂东北人民的反抗斗争,让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

——罗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这里不屈不挠,英勇斗争,有力地支持和支援了鄂东北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罗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身处根据地革命中心,在鄂东北道委和罗陂孝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一是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对鄂豫皖苏区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罗山独立团配合红军主力在湖北双桥镇东南方向迂回,断敌退路,胜利完成了红四军下达的战斗任务。在第二次反“围剿”中,重建的罗山独立团与黄安、光山独立团集中一起,对进犯之敌采取侧击、袭扰等战术,打死打伤敌军570多人,民团100多人。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罗山独立团会同全县各地赤卫军3000余人,发动了围攻宣化店东北部杜家寨的战斗。战斗持续42天,最后攻破寨门,全歼寨内“清乡”团和红枪会2000余人。这次胜利,使罗南根据地更加巩固。二是在三年游击战中,罗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一方面紧密配合鄂东北道委、罗陂孝特委在反敌人“三位一体”清剿、“秋冬攻势”、“五个月清剿”、“三个月秘密清剿”等的艰苦战斗中,以其勇敢、机智、灵活的斗争方式,在张家胜、张以宽先后两任县委书记的领导下,与道委、特委一起并肩战斗,风雨同行,共克顽敌,打破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对中心区领导机关所在地灭绝人性的进攻、清剿和摧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县境宽广的区域纵深,在杨、万店和姚家畈通往宣化店的交通线上,从五区苏至九区苏的广大地区,为道委、特委和罗山独立团输送物资、补充兵源、筹措款项等,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