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坐落在竹竿河南岸,与周党集镇隔河相望的桂店,如今不过是该镇辖区内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建制村。然而历史回溯到八九十年前,因河道阻隔而形成的以桂店为中心的一个喧哗集市,在那时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声名远扬。1929年农历9月13日,在周党区委的领导下,桂店玉皇庙前竖起革命的红旗,从而掀起一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黑暗势力横征暴敛的农民起义,把罗山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斗争推向高潮。
点燃革命烽火
1928年3月的一天,微风轻拂,暖日高照,一位身着学生装束、文静干练的年轻人,来到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小镇桂店,走进住在桂湾的桂仲华家里。
来人名叫胡朗山,周党畈胡老湾人,自幼上学,年长后考入潢川第七中学。求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近期,胡朗山受鄂东特委指派,参加罗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被选为县委委员。会议结束后,他受命回家乡发动群众,组建周党区委会。这次桂店之行,胡朗山要找昔日同学桂仲华、桂本贞,希望引导二人加入革命队伍,共同筹划如何发动群众、建立党的组织。
桂本贞距桂仲华家仅一步之遥。三人见面后,久别重逢,自是一番海阔天空。但胡朗山心底有事,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二人在家乡,不知听说过黄麻起义没?”
“怎么,朗山在外面多年,是不是加入了共产党?”桂本贞一向精明睿智,快言快语,狡黠地瞪着胡朗山:“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呀!不过,我跟思桥(桂仲华别名)私下曾多次讨论过,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谋利益,是民心所向,我们都赞成!”
“是呀,朗山,你要是共产党的人,就带我和本贞一起闹革命吧!”桂思桥稳健持重,对认定的事从来宁折不弯。他态度诚恳,说话一字一板:“这些年来,咱们这一带汪丹民、汪禹风、汪绍文、桂海波、胡八阎王哪一个不是靠压榨咱老百姓的血汗,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日子?即使是这样,他们哪曾满足过?为富不仁,巧取豪夺,奸杀抢掠,无恶不作!前一段时间,咱桂湾桂杰臣的父亲,就是因为欠了一点桂海波的租子,被桂海波的狗腿子活活打死。眼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官逼民反的时候到了!”
“二位同学既然明白了朗山的一片用心,那我就打开窗子说亮话了。我这次回来,确实是受党组织委派在家乡组织穷人起来闹革命的。不过,革命是一件大事,光靠我们三个人是干不起来的,要有组织有领导,通过发动群众,让更多的穷苦大众加入我们的革命队伍,建立人民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消灭汪丹民、汪禹风、桂海波、胡八阎王等恶霸劣绅,让人民当家做主。”胡朗山见二人对革命有所了解,又颇有阶级觉悟,就开门见山,直言不讳。
“朗山,什么组织呀领导的,我们搞不明白,你就直说让我们咋干吧,我和思桥就跟定你了!”桂本贞性子急,说话干脆利落。
“好吧,今天我就是来征求你们两个意见的,愿意不愿意加入共产党?愿意咱们就一块干革命。共产党就是咱们的组织,跟着共产党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永不叛党,奋斗终身!”胡朗山面色严肃,言辞凝重,掷地有声。
“我们愿意!”桂思桥、桂本贞异口同声。
三个年轻人的手紧紧攥到了一起,三颗年轻炽热的心怦然相撞,擦出电光石火。
“思桥、本贞,我代表县委热烈欢迎你们加入革命队伍中来。根据周党当前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决定以桂店为中心,吸收当地有威望的革命群众和苦大仇深的老百姓进入党组织,通过他们联络、动员更广泛的群众加入我们的队伍,待时机成熟,发动起义,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你们看怎么样?”
两人沉默半响,桂思桥若有所思地说:“郎山,革命的事我和本贞还是门外汉,就不多说了。要说在当地找些可靠的人进入组织,我认为有两个人很合适。一个是咱们刚提到的桂杰臣,他的父亲被逼债而死,一心报仇苦无门路。另一个是我本家大哥桂仲润,他为人忠厚侠义,深孚众望,家里亲、堂兄弟八、九人,一共36口至今没有分家,是一个一呼百应的人物。”
“思桥说得很对!我仲润老爹是个响当当的汉子,人人敬重。他家人口多,除种田外,还经营着油漆、蜡烛、油坊、挂面坊等,街坊邻居、十里八村,没有他不认识的人。他家大儿子桂本俊也是一条汉子,轻财好义,人缘极好,他和下面三个弟弟桂本页、桂本宏(桂干生)、桂本开,我们兄弟关系都很好的。要是仲润老爹肯进来,咱革命成功的把握可就大了。”
胡朗山越听越兴奋,不由击节赞叹起来,没想到回家乡后的第一个行程竟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他深情地望着两位老同学,对下步工作充满了信心,也理出了清晰的路数:“你们谈到的这两个人非常重要,可以作为我们组织的主要骨干来发展。这几天,你们两个就负责联络他们,我看桂杰臣加入组织的问题不大。对于桂仲润老先生,是不是先从桂本俊那里入手,你们商量着办。我明天一早就去县城,向县委汇报这里的情况,争取早日把周党的区委组织建立起来。”
……
三个人从午至晚,相谈甚欢,越谈越意气相投,志趣高远。晚饭后又竟夜而谈,直到翌日清晨,方依依不舍而去。
胡朗山从县城回到周党后,三个年轻人满怀革命豪情,走村串户,紧锣密鼓,工作局面迅速打开。
5月,以胡朗山为区委书记,桂仲润、桂思桥、桂本俊、桂本贞、桂杰臣为委员的中共周党区委员会宣告成立。不久,桂店成立了党支部。
至1928年底,桂仲模、桂仲瑞、桂仲典、桂仲安、桂麻雀、桂干生、桂本英、桂本豪、桂本福、桂本开、孙克勤、朱应瑞、张应和、潘永明等多达91人,他们或加入了中共党员,或成为革命和农运积极分子。
霹雳一声暴动
1929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在桂仲润居住的南园子一间低矮的茅屋里,周党区委的几位负责人围坐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正聚精会神倾听胡朗山传达县委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党代会提出的“发动农民准备秋收斗争”的要求,大家热烈讨论起来。
胡朗山说:“这一年多来,同志们不辞辛苦,深入到百姓茅屋草舍、田间地头播撒革命种子,唤起人民觉醒,广大群众革命热情已经调动起来,举行武装起义的时机正日益成熟。现在距县委提出的秋收暴动还有4个月时间,我看有两件事今天要确定下来。第一件是如何建立革命武装问题。根据罗南暴动的经验,开办黄学是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去向罗南的同志学习,明天起这项工作要立即进行。第二件是筹备购买武器的经费,这个上级组织有安排,但我们区委自己也要筹措一部分。大家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吧。”
“黄学对青年农民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和本贞、本俊都有接触,但要我们去担任黄学教师,还缺少经验。如果有人指导,我们几个举办几堂黄学还是可以的。朗山,你在鄂东特委不是与罗南工委有联系吗?你今晚写封信给他们负责人,明天我三个人就去那里学习。最好你也请他们派几个黄学教师过来指点我们,大伙儿看这样行不行?”桂思桥自告奋勇担起创办黄学任务,把目光投向桂本俊和桂本贞,充满信心地说。
“思桥的这个想法很好。以我看,你和本贞去罗南就行了,本俊留在桂店还有重要的事情去做。据我所知,咱桂店一带的人有不少都加入过黄学,本俊弟兄几个以揽生意的名义,从明天起到各处去把这些人发动一下,等你们学堂一开,让他们一齐去上课,学堂就开起来了。”桂仲润一直在默默“叭嗒”着旱烟,静静地听着年轻人你言我语,见桂思桥把话说完接了上去:“搞起义不能没有武器,咱先买它十几条枪,再多置办一些大刀长矛,看看到底需要多少钱,不足的部分就由我来解决吧!”桂仲润磕了磕烟灰,抬眼望着大家,态度坚决,一副不容商量的口吻。
“老爹,这怎么行呢……”桂本贞、桂杰臣瞪大眼睛诧异地望着桂仲润。
“好吧,筹款的事不再讨论了,就由我和桂老爹负责。思桥和本贞明天去宣化店,信我马上写好给你们。杰臣兄弟,你跟着本俊大哥他们,一起尽快把周围的黄学会员都联络起来。好了,时间不早了,今天的会议结束,让我们为迎接起义的到来努力吧!”胡朗山站起身,坚定地挥了挥手。
一周后,在桂店玉皇庙旁边喧嚷的集市中,一位不起眼的补锅匠正忙碌着给来人修理着锅底,他就是罗南工委派来指导开办黄学的工委委员刘汉春。在刘汉春的悉心指点下,以桂思桥、桂本贞为教师的黄学学堂,在桂店、桂湾两地红红火火办了起来,会员很快发展到300多人。
7月中旬,罗山县委派专人来到桂店,传达鄂东特委和县委指示,决定将黄学武装改编为桂店赤卫队,桂本贞任队长,桂思桥任党组织负责人。来人带来200块大洋,交给区委书记胡朗山,用于购置赤卫队武器弹药。8月,区委派人从湖北杜寨一个铜匠处购回12支掰把子和一批大刀、长矛等,装备了部分赤卫队队员。鉴于暴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区委决定于农历9月13日在桂店玉皇庙竖起大旗举行暴动,并成立了以胡朗山、桂仲润、桂思桥、桂本贞、桂杰臣为首的“五人小组”,领导和策划起义工作。
1929年9月13日拂晓,桂仲润、桂思桥、桂本俊、桂本贞等前去胡老湾,与胡朗山一道,把两门土炮抬到桂店玉皇庙门前,准备以炮响为号,集结起义力量。桂店党支部把提前制作好的一面长方形红旗插在庙前,旗上贴着用蓝布剪成的锤子和镰刀图案。上午8时,玉皇庙周围早已拥满起义人群,随着数声震耳欲聋的炮响,桂店、桂湾、易店、鲁畈等周边的农民手持大刀、长矛、冲担等赶到玉皇庙集合。
胡朗山站在高高飘扬的红旗下,庄严宣告:“父老乡亲们,周党地区的农民今天起义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受地主豪绅的剥削压迫了。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武装,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接着,他宣布成立桂店乡农会,桂仲润任农会主席。前来协助起义的罗山特务营负责人宣布了“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力归农会”等党的政策。到会的农民群情激昂,欢声雷动,庆祝暴动胜利。
会后,“五人小组”率领赤卫队在罗山特务营的配合下,向汪寨、鲁畈进发。数千暴动农民手持大刀、长矛、冲担等,紧跟赤卫队后,浩浩荡荡,一举攻下汪寨、鲁畈两个地主围寨据点。寨内汪丹民、汪禹风、汪绍文、徐少庭等土豪劣绅闻风而逃。起义队伍焚烧了汪丹民的炮楼,没收了汪禹风等5个豪绅的财物。没收的财物除部分作为赤卫队补给,其余衣服、绸缎、农具和粮食等均分给广大穷苦农民。次日,区委在周党街上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大地主赵德阶。
随着起义的胜利,桂店赤卫队迅速发展到130余人。区委根据形势发展和斗争需要,将桂店赤卫队整编为周党区赤卫大队,桂本贞为大队长,桂思桥任指导员,大队下辖三个中队,队伍壮大到200多人枪。
赤卫大队成立后,在区委的领导下,进行了打土豪分财物的斗争。9月24日,赤卫大队活捉汪寨土豪胡幼平的儿子,押送到宣化店后,以1000块大洋赎回。10月,进攻潘新熊家楼,镇压了韩姓大地主。
在桂店农民起义胜利的影响下,潘新陈望楼、山店万店、青山子路山等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把罗山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
白色恐怖袭来
起义胜利后,在区委的领导下,以桂店为中心,赤卫大队东到光山殷棚,南下宣化店,西出潘新熊家楼,歼民团、焚炮楼、打土豪、分田地,革命烽火席卷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土豪劣绅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穷凶极恶的疯狂反扑正风驰云卷而来。在赤卫大队横扫反动民团时,盘踞在周党附近的民团头子罗丹池、傅兰田、汪丹民、汪禹风、桂海波、胡八阎王、李成甫等率部先后投奔光山殷棚势力强大的易本应民团。刚刚被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任命为南五县“剿匪”总司令的易本应,便把这些民团整合在自己旗下,决定应这些人的要求,前去“剿灭”周党、桂店一带的“赤匪”,以绝后患。1930年5月的一天,易本应纠集地方民团2000余人,杀气腾腾向桂店扑来。
这天一早,已提前获悉易本应民团动向的区委和赤卫大队负责人,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严峻形势,果断决定率赤卫大队坚决阻击敌人,赢得时间,掩护革命群众向罗南根据地转移。同时指派农会主席桂仲润率儿子桂本俊、桂本开及区委委员桂杰臣等,立即组织桂店、桂湾群众开展转移工作。
战斗很快打响。赤卫大队凭险竹竿河,在沿岸数公里的战线上与易本应民团展开激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猖狂进攻。
桂仲润父子和桂杰臣接受任务后,将桂店、桂湾凡家庭中有参加革命的群众共300余人迅速组织起来,向定远方向紧急转移。当转移队伍行至易店时,突然队伍大乱,前面一队荷枪实弹的民团阻挡了去路。桂仲润父子从后队快速来到队伍前面,发现带队的是家住定远牢山沟的民团头子桂海波,立即上前呵斥道:“海波,你没看到这些人都是咱桂家的子弟吗?现在桂店正在打仗,这些人都是从老家出来逃难的,还不赶快叫你的人把路让开!”
桂海波是从桂店迁出的桂姓族人,按辈分叫桂仲润大哥,与桂店族人素有往来。此时,他奉命前去桂店接应易本应民团,正巧碰到转移的人群,他命令手下拦住。见领头的是桂仲润,桂海波心头窃喜,便高声叫道:“原来是仲润大哥,这两年不见,听说你揭杆起义,当了共产党的农会主席,我这里恭贺呀!”桂海波阴阳怪气,话里有话:“不过,为弟今天公务在身,可要公事公办!你我各为其主,我要是把你们放了,易总司令那边会饶过我吗?”桂海波恶狠狠地说。
“桂海波是在咱桂店长大的,这小子咋六亲不认了?”……人群中人们议论纷纷。
眼看情况危急,不容耽搁,桂仲润上前一把抓住桂海波的衣领,用手枪抵住他的胸口,厉声道:“桂海波,你放还是不放?不放,今天咱们就同归于尽!我桂仲润一人做事一人当,你放他们走,我一个人留下,我是农会主席,跟你一块去向易本应交差!”这时,桂本俊兄弟和桂杰臣也飞快蹿到桂海波身边,将他牢牢控住。
桂海波好汉不吃眼前亏,眼珠一转,觉得桂仲润说得在理,便假惺惺地说:“大哥,咱们兄弟有话好说,好说。你看,你让我把这些人都放走,只留你一个人恐怕我也不好向上交待呀。”桂海波态度矮了八度,心却蛇蝎似的。
“我们兄弟都留下来陪着父亲!”桂本俊、桂本开齐声说。
桂杰臣想再说什么,桂仲润大声吼道:“杰臣,还不赶快带着乡亲们走,桂海波不敢对我们咋样!”
桂海波招招手,民团让开一条缺口,桂杰臣率队快速穿过。见人群渐渐远去,桂仲润放开桂海波,把枪扔到地上,父子三人被敌人用一条绳索五花大绑起来。
当桂海波民团押着桂仲润父子赶到竹竿河畔,易本应民团已经占领了桂店。原来,周党区委和赤卫大队的同志们,在大队长桂本贞、指导员桂思桥的率领下,浴血奋战,从早上战至近午,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过大,决定撤去战斗。他们一路艰辛奔向宣化店,与友军会合,队员仅剩30余人。
易本应攻占桂店,眼见街上大多人去屋空,恼羞成怒。此时,见桂海波押着桂仲润父子过来,方转怒为喜,决心从桂仲润父子口里撬出点什么。于是,他命人把桂仲润父子拉到玉皇庙前,亲自拷问。
“你就是桂老先生?今天落到我们手里,有什么想法请直言。”易本应皮笑肉不笑。
“什么想法也没有,要杀要剐,不必多说!”桂仲润斩钉截铁。
“桂先生,不要嘴硬,你还有两个年轻的孩子,你要为他们着想。只要你供出周党还有哪些地下党员,罗山县有哪些地下党组织,我不仅饶你们性命,还会让你们为党国做事,保证衣食无忧。”
“爹,别听他一派胡言,我们绝不贪生怕死!”兄弟俩把眼瞪着易本应,大呼。
桂仲润疼爱地望着两个儿子,见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禁为之骄傲,大声说道:“你们死了这份心吧,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易总,这个老家伙冥顽不化,又臭又硬,还欠着我们的血债,别跟他们啰嗦了!”汪丹民、汪禹风、罗丹池、胡八阎王等周党一众民团头子,齐向易本应献媚道。
“好吧,拉过去毙了!”易本应垂头丧气。汪丹民、汪禹风、罗丹池等凶残地将桂仲润父子押到北河小庙,枪杀于河滩之上。桂仲润就义时53岁,桂本俊28岁,桂本开年仅17岁。
桂店农民起义在敌人的血腥屠杀下失败了。据初步统计,从树立大旗,到起义失败,在与敌人的屡次战斗中,仅桂店人民牺牲者多达130余人,64户人家被杀绝,20多人妻女被卖掉。改名换姓投奔到外地者不计其数。
革命烈火不息
周党区委和赤卫大队转移到宣化店后,与罗南工委和罗南赤卫大队并肩战斗,英勇开展了反国民党二次“清剿”和保卫宣化店中心区的斗争。
1930年秋,区赤卫大队部分队员编入罗山独立团,桂本贞任独立团特务营营长;胡朗山转到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任经济委员会委员;桂思桥接任周党区委主要负责人,兼区赤卫大队大队长,桂杰臣仍为区委委员,兼赤卫大队副队长。
这年腊月,桂思桥获知桂湾桂姓族人有户人家要为儿子置办婚礼,定于腊月十八为大喜日子。他料定桂海波必会现身祝贺,决心利用这个机会除掉这个作恶多端的民团头子,为民除害,为桂仲润父子报仇。
婚礼在桂湾大门楼举行。18日一早,桂思桥、桂杰臣带人来到大门楼附近,乔装打扮成参加婚礼的客人,静候桂海波的出现。上午10时,桂海波肩挂盒子枪,带领4个卫兵大摇大摆向大门楼走来,刚要进门,被躲在门后的桂思桥、桂杰臣飞身扑倒,卸下身上的短枪。与此同时,预伏在大门楼旁边的赤卫队员迅速出击,将4个卫兵缴械后捆绑起来。桂海波自知罪不可赦,瘫倒在地,磕头求饶。桂思桥、桂杰臣和众队员哪容他分辩,连拖带拽,把他拉到北河小庙,跪在桂仲润父子牺牲的地方。
桂思桥用短枪抵着桂海波的脑袋喊道:“大哥,今天我们给您父子报仇雪恨了,您们父子安息吧!”说罢扣动了板机,桂海波一头栽在地上,呜呼哀哉。桂杰臣上前愤怒地补上两枪,用脚踢了踢这个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刽子手……
参加桂店暴动的革命者,在起义失败后,大部分先后被敌人杀害,他们的英名已经被深深镌刻在桂店农民起义的纪念碑前。而那些起义失败后成功转移到革命中心区宣化店的部分赤卫队员,他们的命运至今仍牵挂在罗山人民心中——
桂仲润的三儿子桂干生,在起义失败后,随队转移到罗南宣化店,后编入罗山独立团,不久补入红四方面军队伍。1932年10月,他随大军西出川陕,历经长征,最后顺利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因作战勇猛顽强而被冠为“拼命三郎”的桂干生,一路由普通干部成长为红三十一军二七四团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九旅旅长、冀南军区第一和第四分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45年6月,在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被中央任命为新五师干部队副队长,率队前往家乡大别山区领导抗日斗争。7月8日,队伍行至山西同蒲铁路遭日伪军猛烈炮火袭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4岁。桂干生牺牲时留下两个年幼儿子,由妻子郑光汉抚养长大,长子桂立新,次子桂汉生。解放后,郑光汉母子落户北京。
桂本英、桂本豪是桂仲润二弟桂仲玉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他们都是起义的积极分子。兄弟俩转移到宣化店后,桂本英加入到刘名榜的游击队,桂本豪去了红四方面军。桂本英历经三年游击战争后,成长为新五师某团三营营长。1946年中原突围前夕,桂本英所率三营曾经短暂驻扎在罗山定远前畈,期间他受地方党组织委托兼任定远、周党两乡乡长,为当时地方开展对敌斗争做了大量工作。中原突围后,桂本英在战斗中牺牲,留下当时不足4岁的儿子桂立志。桂立志在母亲侍奉下长大,成为周党皮影艺术的传承人之一。如今已是79岁高龄,仍然在罗山皮影艺术战线上发挥余热。
同在红四方面军一起战斗过的胡朗山和桂本豪,当年在战场上究竟是生是死至今成谜。胡朗山离开周党时撇下一个儿子叫胡炳昌,现已离世,但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胡云栋,二儿子叫胡奠平。桂本豪起义时家有妻室,尚无子女,其妻终身没有改嫁。桂本豪虽无后人,其三弟桂本杰在起义时因年龄还小,幸免于难,解放后任桂店村支部书记多年。胡家和桂家数十年来始终认为他们的亲人依然健在,因此开启过无数次到中央有关部门的寻亲之旅,最终均杳无音讯。他们甚至向中央军委写信求助,得到的回复也是“查无此人”。胡朗山、桂本豪极有可能是在到达陕北后,随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时遇难,这一推测应该最具权威。
留在家乡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的桂思桥、桂本贞、桂杰臣等,在鄂豫皖苏区掀起的数次“肃反”狂潮中被错杀。虽然历史最终给了他们公允的结论,但他们的英灵或许仍然在桂店农民起义的纪念碑前彷徨、疑惑,因为那里曾是他们揭竿而起、竖立大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