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1935年7月16日,中共鄂豫陕省委根据沣浴口会议的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开始西征北上。7月25日和30日,省委向中共鄂陕、中共豫陕两特委发出两封指示信,指示两特委合并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委,担负领导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斗争的任务,要求把现有的游击武装组成一个红军独立团,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发展鄂豫陕苏区。
一
中共鄂豫陕省委给两个特委的指示信不幸被敌人劫获。8月初,省委的两封信辗转送到中共五星县委书记、第三路游击师政委李志英手里,而李志英身边的游击师特务队队长赵九海已经叛变。为了向主子邀功,赵九海杀害了李志英,把省委的信交给了敌人。留在根据地的鄂陕、豫陕特委和各路游击师失去了省委的统一领导,也得不到主力红军的信息,仍按原计划在根据地内线进行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斗争。
8月底,鄂陕、豫陕特委才先后从敌人的报道上得知省委已率红二十五军西佂北上、不回根据地的消息。9月初,两特委先后两次会合于商南赵川镇梁家坟,商议行动计划。9月10日起,召开了为期四天的联席会议。省委常委李隆贵,省委委员郑位三、陈先瑞、特委委员方升普、曾琨等与会。会议决定,合并鄂陕、豫陕两特委,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委(又称陕南特委),继续坚持根据地斗争;将各路游击师、游击大队合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斗争方针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同敌人“兜大圈子”,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会议还选举成立了新的特委,特委书记郑位三。
10月6日,豫陕游击师各大队、鄂陕3路游击师、山阳西区游击大队陆续到达梁家坟碾子坪一带集中,由中共鄂豫陕特委宣布整编成立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部辖一团两营:鄂陕游击总部战斗营和豫陕游击司令部便衣队合编为手枪团;原鄂陕游击司令部4个大队合编为一营;原鄂陕游击师第三、第五、第七路游击师编为二营,其余编为师机关、警卫连、通信排、看护排。师长陈先瑞,政治委员李隆贵,副师长兼参谋长方升普,政治部主任曾琨。全师700余人。
二
红二十五军主力北上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形势急剧恶化,敌人气焰异常嚣张。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西安绥请公署集结20多个团的兵力,对根据地实施划区“清剿”,妄图把刚刚诞生的鄂豫陕特委和红七十四师扼杀殆尽。袁家沟口、蔡川、峦庄等被称为”红军窝子”地区,大批党的干部和群众遭到残害,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农会组织被破坏。一时间,根据地狼烟四起,烧杀掠夺,惨不忍睹。
面对严峻形势,特委决定开辟新路,发展红军。采取同敌人“兜大圈子”的战术,摆脱敌人重重围困,避免同敌主力作战,在边区打击民团和保安,在运动中求发展。
10月中旬,红七十四师经山阳、镇安、柞水西进,袭击宁陕,攻占佛坪。经过一段时间与敌周旋,回师商洛。12月初,特委率七十四师到镇安县青铜关的月西沟。这时,国民党第四十军二三0团一营已先期到达青铜关,堵住了红七十四师的进路,而敌二三二团三营则在红军后面紧紧逼来,企图前后夹击,消灭红七十四师。特委决定利用青铜关山峰陡峭、深谷隘路、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和其他尾追之敌尚远的时机,以小股兵力在月西沟诱敌,主力在青铜关设伏。敌军误以为是游击队,遂以两个连组成密集队形向我追击,待敌进入伏击圈后,红七十四师一营在左,二营在右,手枪团两个班断后,向敌人展开迅猛突袭。敌措手不及,成瓮中之鳖。此战毙伤敌100余人,缴长短枪180多支,轻机枪4挺,给敌人的第一次围攻以有力打击,根据地的形势趋于好转。
青铜关伏击战后,特委和红七十四师转至镇安、柞水、宁陕三县交界的菩萨店,建立了菩萨店区苏维埃政府。12月中旬,特委再次西进,快速攻占宁陕县城,全歼宁陕保安团300多人,缴获一批枪弹、物资。随后以宁陕、佛坪为中心,发动群众,建立苏区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1936年4月上旬,红七十四师东进豫陕边区。沿途击垮商县黑山街、龙驹寨、廋家河、峦庄,卢氏县的宫坡、兰草、五里川等地的民团,缴枪130余支。4月中旬,特委率领红军沿豫陕边区南下,在西峡、西坪、富水关、荆紫关等地消灭保安团300余人,缴枪200余支。经过千里游击,指导和发展了各地党组织活动,配合各地游击武装镇压了一批反革命分子,沿途的地方反动政府和保安团极为慌恐。商县龙驹寨邮局4月16日“快邮代电”惊呼:“陈先瑞股匪忽又窜至商县黑山街、关坊一带,商县至山阳电讯亦不能通。”“红军东西无方,来去无定,昨于彼而今忽此,令人防不胜防。”
4月下旬,特委率部再到商南梁家坟,在这里召开会议,对红七十四师成立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研究新的行动方针。决定迅速甩开豫陕边聚集的敌人主力,西进巩固宁佛中心区。会后,经商南竹林关西行,在山阳漫川关消灭民团百余人,缴枪60余支。战后,继续西进,击溃洵阳(今旬阳)桐木沟民团。转至镇安曹家坪(今属柞水),将宋登贤领导的“神团”200余人改编为抗日抗捐军(后该军正式编入红七十四师)。途中,特委和红军将翻印的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一路散发广大群众。
1936年5月中旬,特委为粉碎敌人又纠集20个团兵力的“围剿”,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发挥红军地形熟、善于山地战和游击战的长处,相机消灭敌人。随后,红七十四师编为红一、红五、红六三个团,分别由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各率1支,分散活动在镇安、柞水、蓝田周边,以及鄂陕边区和汉水以北的汉阴、洵阳地区,先后歼敌280余人,缴枪350多支,打击了地方民团和一批反动地方政府顽固势力。国民党妄图在3个月内“剿灭”红军武装和鄂豫陕苏区的计划破灭。
11月中旬,红七十四师转战豫陕边区。在富水关与驻商县的国民党别动总队一部和商南保安团计千余人遭遇,红七十四师全部兵力投入战斗,激战近一小时,毙敌近百人,俘中校军官一人,而红军仅伤亡10余人。战斗胜利后,红七十四师沿豫陕边北上,转入洛南,歼灭灵口、石家坡民团,来到华山脚下。在这里,红军派出50多名战士登上华山,张贴标语,虚张声势,制造了远近闻名的“红军闹华山”壮举。后来,毛泽东在接见陈先瑞时称赞:中央红军东征,你们在那闹华山,配合得很好呀。
三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不久,正在蓝田大龙庙一带活动的红七十四师,接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信。信中命令红七十四师暂不行动,等待中央派李涛同志前来传达有关指示。12月20日,李涛带领干部10多名携带电台,来到红七十四师驻地大龙庙。李涛向红七十四师传达了中央指示和西安事变的情况。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鄂豫陕边区成立军委会,主席郑位三,副主席李涛,红七十四师改编为南路抗日军(对内仍称红七十四师),军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辖第四、第五团和独立团、补充团,共1700余人。至此,红七十四师独立坚持鄂豫陕边界地区的游击战争胜利结束。
1937年1月初,国民党中央军开入潼关,准备进攻西安。红七十四师奉周恩来副主席指示,东进灵宝、潼关之间,以支援东北军、西北军作战。不久,奉命回师商县,与正在南下商县地区的红十五军团会合。
1月22日下午,红七十四师与红十五军团在商县胜利会师。红十五军团指战员列队欢迎红七十四师的战友。军团领导徐海东、程子华、王首道等,对红七十四师独立坚持鄂豫陕边区的斗争,给予很高的评价。双方举行了联欢晚会,红七十四师官兵深受鼓舞。
2月初,红十五军团奉命撤离商县地区,移师渭北。根据中共与国民党谈判达成的红军驻防区域协议,红七十四师留驻陕南,驻防镇安、柞水、宁陕3县。在此期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整训和发动群众。这期间先后有4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红七十四师发展壮大到2100余人。4月,因粮食供应困难,红七十四师奉命移师长安大峪口继续整训。
8月,红七十四师开赴三原,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及七十四师合编为陆军第一一五师”的改编命令,编为第一一五师留守处。同年10月,改为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团长陈先瑞,政治委员罗志明,开始担任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