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时,从国民党报纸意外获知中央红军已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即将北上进入甘肃。恰在此时,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从上海经西安找到红二十五军,带来了中央文件和中央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准备北上的确切消息。鄂豫皖省委决定立即召开会议,确定今后进军方向。
决策西进迎中央
1935年7月15日,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今长安区)沣峪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在代理省委书记吴焕先主持下,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当前严重敌情,综揽全局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党和红军必须动员千百万人民一致奋起,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积极准备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因此,中国苏区之发展、红军主力会合的胜利和将要形成中国西北部苏区根据地,是目前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
鉴于目前敌人在川甘边界部署大量兵力阻击会师后的红一、四方面军北上的情况,会议决定,省委率领“二十五军到陕甘苏区会合红二十六军,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集中力量以新的进攻策略消灭敌人,直接有力地配合红军主力,创造新的伟大红军与准备直接与帝国主义作战的阵地。在这种新的策略方针之下,决定了二十五军的西征北上的行动。”会议同时决定,将鄂陕、豫陕两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统一领导留下的武装力量,继续坚持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8月1日,红二十五军抵达陕甘西凤县双石铺,在双石铺休整1天,召开了“八一”建军纪念大会,补充粮饷,做好西进的各项准备工作。
进入甘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拿下两当县城。8月2日,红二十五军从双石铺出发,进至甘肃两当县城附近的祖师山、七里坪、西山堡一带,包围了两当县城。两当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是由陕南进入甘肃的咽喉要道。3日,红二十五军以手枪团和军部交通队一部化装潜入两当城内,配合先头部队攻占县城,歼敌100余人。就在红军攻打两当县城之际,徽县保安队闻讯增援,行至徽、两交界的老湾梁时,看见红二十五军的战旗在县城上空迎风飘扬,便途中撤回。
红二十五军进占两当县城后,张贴标语,安民告示,打开监狱释放无辜关押的30多名群众,处理了一批国民党的贪官污吏,民心大快。在军省长的带领下,部队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向老百姓热情宣传党和红军抗日救国的宗旨,打土豪,分粮食,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红二十五军攻占两当的行动,拉开了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序曲,成为进入甘肃的第一支长征队伍。
征战渭河慑敌胆
为给敌人造成更大的震动,并以此传递信息,使得党中央能够尽快得知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行动,军首长将红二十五军第二仗的目标放在攻打天水。
8月7日,红二十五军从两当出发后,先克天水县利桥,然后沿天水县党川、麦积、元店一线向天水县城进发。8月9日,逼近天水城。天水是甘、陕、川三省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也是甘肃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徐海东当日率二二三团二营由天水北面向守城之敌发起进攻,消灭守敌100余人,一举攻克天水北关,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天水城内守敌惶恐万状,急电求援。西北“剿共”军第一路总指挥朱绍良,急调敌王均部第三军一个旅从武山、甘谷紧急驰援。蒋介石也电令杨虎城、薛岳、于学忠、毛炳文等部,火速向红二十五军扑来,企图聚歼红军于天水地区。
8月10日,蒋介石致电杨虎城:“查徐海东匪西窜原因,在策应朱、毛,我军应采用内线作战要领,先以优势兵力迅速解决徐匪,再行以全力回击朱匪。”在蒋介石的亲自部署下,敌原驻川甘交界准备堵截中央红军的一部掉头北入甘肃文县,一部向天水方向东移。红二十五军的这一战略行动,有力地钳制和吸引了川陕交界的敌人,起到了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北上的作用。
看到吸引敌人注意力,减轻红一、四方面军北上压力的目的已达到,为避免被敌包围,红二十五军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放弃攻打天水,继续向敌纵深处转战。部队撤离天水后,转到凤凰山,准备从沿河镇(今新阳镇)北渡渭河。来到渭河,发现无桥可过,只在就近找到一条小船。军首长当即决定由随军的女战士和伤员乘船过河,其余3000多名将士顶着齐肩深的滚滚洪流,拽着在河面上拉好的绳索强渡渭河。
8月11日,抢渡渭河的第二天,红二十五军攻占秦安县城,打下了进入甘肃的第三仗。国民党秦安县县长杨天柱、甘肃交通司令部驻秦安王介臣部闻风而逃。红军打开监狱,释放群众百余人,并在县城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会上当众处决了几名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张贴标语,宣传红军抗日救国政策。
当晚,红二十五军在秦安县城略作休整,军首长研究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决定继续西进,迎接中央,如迎接不到,再渡河北上陕甘与刘志丹红二十六军会合。8月12日晚,红二十五军从秦安出发,经魏店向西进发。
民族政策暖民心
8月14日,红二十五军威逼静宁县城,拦腰斩断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安)兰(州)公路。就在敌人慌乱不堪、调兵遣将急救静宁之际,红二十五军于8月15日转而前进到静宁县城以北的单家集、兴隆镇(今属宁夏)一带做短期休整。
单家集、兴隆镇一带是回族聚居区,红二十五军刚到时,当地群众对这支队伍不了解,纷纷躲避。为打消群众疑虑,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制订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部队宣传员还把“三大禁令,四大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墙上。军领导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等首先拜访了清真寺的阿訇,向回族同胞赠送了礼品。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秋毫无犯。军医院院长钱信忠等医护人员还热情为群众治病。
红二十五军的举动,使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红军好”的消息很快传遍回民地区。清真寺的阿訇带来礼品到军部回拜,回族民众也积极热情地支援红军,兴隆镇的10几名回族青年还报名参加了红军。红二十五军离开时,回族群众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街道两旁摆满了油香、茶水、鸡蛋和水果。一些回族民众还自愿为红军侦察敌情,运送粮草,军民鱼水情漾然脸上。
红二十五军模范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行动在回民群众中留下深深印记。一个多月后,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经过回民区时,受到了回族群众的热情欢迎。毛泽东盛赞红二十五军: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水平很高。
转战西兰英烈壮
红二十五军切断西北交通要道西兰公路后,又挥师东进,这一大踏步的行动,再次出乎敌人的意外。
蒋介石紧急命令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以主力集结于平凉、西峰镇之间,相继堵截徐匪。”于是,敌第三十五师8000余人南下陇东,在瓦亭、三关口、平凉、泾川、西峰等地设立封锁线,企图阻挡红二十五军东进。
8月17日,红二十五军再下一城,占领六盘山脚下的县城隆德(今属宁夏)。歼敌新编第十一旅第二团第一营,俘敌隆德县长及保安团团长,获大批武器弹药及物资。为避免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大部队作战,红二十五军连夜翻越六盘山,沿西兰公路向东挺进。8月18日至20日,红二十五军相继在平凉瓦亭、大堡山一带与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激战,并多次取得胜利。
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到达泾县县城以西5公里多的王村镇,准备在这里登上王母宫塬渡汭河。汭河是泾河的一条支流,适逢雨季,河水上涨,渡河困难。军政委吴焕先亲自在岸边指挥渡河,就在军直属机关分队过河时,突然山洪爆发,军部机关和直属部队及在王母宫塬上担任后卫的第二二三团被阻于汭河北岸。
就在这时,敌第三十五师一0四旅二0八团和骑兵团一部千余人,气势汹汹地从泾川方向扑来,向被洪水阻于塬上掌曲、羊圈洼、四坡村一带的红二十五军后卫部队发动突然袭击,留在掌曲塬头掩护渡河的二二三团三营被迫应战,完全处于背水作战的危险境地。徐海东立即率领驻羊圈洼和四坡村的二二三团一、二营迅速投入战斗,支援三营阵地,将敌阻滞于掌曲塬头。敌人继续集结兵力向红军阵地不断猛攻。
危急关头,一阵急骤的枪声从敌军左侧后响起,将攻势凶猛的敌人拦腰截断,敌人顿时慌作一团。原来,军政委吴焕先带领军部直属交通队和学生连150多人,从汭河北岸边的掌曲东坡、沈家坪两条羊肠小道向敌人发起攻击。战士们冒雨抢占制高点,向敌人扫射,敌人刹那间乱了阵脚。徐海东抓住战机,迅速组织部队集中力量展开反击。激战中,军政委吴焕先不幸中弹牺牲。吴焕先壮烈牺牲的噩耗激起全军将士的无比激愤,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把复仇的子弹雨点般砸向敌人,将敌人压制到一条烂泥沟里,全部歼灭。敌团长马开基被击毙。
吴焕先是鄂豫皖省委、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卓越领导人,是经过严峻斗争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作战英勇,指挥有方,在几次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奋不顾身,带领部队建立奇功。他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关心士兵,严格治军,深受指战员爱戴,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牺牲是红二十五军的重大损失。
会师陕北再征战
吴焕先牺牲后,省委常委临时决定,由于程子华负伤未愈,军政委和省委书记均由徐海东兼任,待以后再开省委扩大会议选举。关键时刻,徐海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勇挑革命重担,这对于当时稳定军心,继续执行北上的战略任务起了重要作用。
为继续牵制和迷惑敌人,红二十五军回旋于甘肃灵台县和崇信县之间的上梁镇、梁原镇、赤诚镇,以及华亭县安口、陕西的陇县等地活动,以不断打听中央红军的消息。虽然徐海东每天都派手枪团搜集报纸,访问客商,极力探寻,但因条件限制,又无电台联络,消息闭塞,无法得到主力红军的情况,省委和徐海东十分焦急。
正在这时,敌人开始对红二十五军实施新的“剿灭”计划:兰州驰援之敌第六师第十七旅已到达泾川县城;敌第三十五师在泾川一带待命;东北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则由陕西凤翔、甘肃清水向北推进到陕甘交界的陇县、马鹿镇一带,敌第三军第十二师也由武山、甘谷等地向华亭方向跟踪而来。各路敌军对红二十五军即将形成夹击之势,形势十分严峻。鄂豫陕省委当即在崇信县金龙庙召开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奔赴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甘红军会师。
8月31日,红二十五军经平凉什字到达镇原新城。至此,红二十五军截断西兰公路交通长达18天。9月1日,红二十五军离开镇原新城,沿庆阳西峰镇、赤城一线前进。4日,在合水县板桥一带与敌第三十五师马培清骑兵团和马奋英步兵团激战,歼敌400余人,红军亦伤亡200余人,我二二五团团长方炳仁英勇牺牲。
9月7日,部队到达陕甘苏区境内的华池豹子川,鄂豫陕省委在此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由程子华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兼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军长。部队作了关于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同陕甘红军会师的政治动员。9日,红二十五军进至保安(志丹)县永宁山,受到陕甘苏区领导人习仲勋、刘景范的热烈欢迎。
9月15日,部队到达延川县永坪镇。18日,与陕甘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共同组成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至此,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了长征,成为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长征队伍,并与陕甘红军一起完成了部队改编。
长征先锋立大功
从1935年8月2日进入两当,至9月7日召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红二十五军在甘肃境内活动了1个月零5天。在此期间,部队西出秦岭,北过渭河,翻越六盘山,奋战陇东高原,截断西兰公路,扰乱敌人后方,“搅得周天寒彻。”连下两当、秦安、隆德三座县城,令敌人心惊胆寒。打退敌人多次围追堵截,终于完成战略转移,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红二十五军行动迅速,战术机动灵活,作战如鱼得水,多次挫败敌人企图。似一把尖刀,插在敌人心脏,有力牵制和吸引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打乱了敌人围堵主力红军的部署,在一定时期内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在与中央红军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能够独立自主、坚决果断地作出西征甘肃、北上陕甘的正确决策非常难能可贵,起到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打乱敌人部署的战略作用。
红二十五军入甘及其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功不可没。1937年2月,毛泽东对大公报记者范长江说:“徐海东部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邓小平1975年审查话剧《万水千山》时说“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李先念1986年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一书题词“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徐向前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序言中写道:“它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成为主力红军北上的先导,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