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咨询:0376-6879302 17637631188 欢迎访问何家冲学院!

 
 

劳山榆林慑敌胆 ——会师陕北、永坪改编战优酣

发布日期:2024-05-22   /    阅读:459

李国强,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永坪改编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从陇东南北上,胜利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受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16日,陕甘红军将领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到达永坪镇,三个军胜利会师。

9月17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与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永坪镇召开联席会议。为了统一党的领导和集中兵力,统一指挥作战,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员会,撤销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撤销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建制。会议号召广大军民行动起来,准备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9月18日,在永坪镇举行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庆祝胜利会师和纪念九·一八事变四周年。会上,刘志丹、徐海东、郭述申、聂洪钧、朱理治分别代表陕甘革命根据地军民、红25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西北工委讲话。他们号召全体军民互相学习,加强团结,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坚决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而斗争。

会后,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在中共中央西北代表团和陕甘晋省委的主持下,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下辖第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师(分由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依次编成)。第75师师长张绍东,政治委员赵凌波;第七十八师师长杨森,政治委员张达志;第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平,政治委员张明先。军团机关和直属队分别编为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交通队、手枪团等。全军团共7000余人。

劳山战役

1935年7月,国民党军对陕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破产后,蒋介石于9月成立“西北剿共总司令部”,亲任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甘、宁、青、晋5省国民党军队,掀起第三次对陕甘苏区反革命“围剿”。张学良坐镇指挥,亲自督促东北军7个师分两路向苏区进攻:一路由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率领3个师,从西安由南向北进攻,另一路由五十九军军长董英斌率4个师在甘肃的合水、庆阳一带集结,由西向东扑来;同时命令驻守陕北的井岳秀和高桂滋的4个师由北向南推进,加上宁夏冯鸿逵的3个骑兵团连同原来参加“围剿”的军队,共计15万兵力,形成西、南、北三面夹击之势,企图一举消灭陕甘根据地红军。9月15日,王以哲率军部和一一0师何立中部、一二九师周福成部进驻肤施县(1936年5月后改为延安县)。

9月19日,刚刚成立的红十五军团,不遑休整,立即研究制定了反“围剿”作战计划。军团首长决定,先打南线对我军团威胁较大的东北军。在战术上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派少量部队包围并佯攻甘泉县城,引诱肤施守敌出援,在延安和甘泉之间的劳山歼敌援军。

9月23日,红十五军团到达甘泉王坪、油粉村一带。24日,徐海东和刘志丹率领团以上干部来到劳山一带观察地形,认为从劳山到白土坡一带有利于打伏击战。当即决定,在劳山川东、西山设伏,把敌人装进“口袋” 消灭。具体部署是:红八十一师佯攻甘泉县城(敌补给必经之路),以堵截敌人的先头部队和甘泉援兵;红七十五师设伏在劳山川东一侧的有利高地,红七十八师埋伏劳山西山一侧的隐蔽高地,担任主攻任务;骑兵团隐蔽在土黄沟和杨庄沟两沟内,以断敌后路和阻击延安增援之敌。整个战场的布局形成一个四面包围的“口袋阵”伏击圈。

9月28日,红八十一师包围了甘泉县城。29日,各部队按照指定地点分别进入埋伏区。10月1日晨,驻守延安的一一0师师长何立中率师直和3个团,从延安出发驰援甘泉守军。行至延安以南三十里铺时,何立中将所部六三0团留下驻守,以防不测,然后带师部和其余2个团直奔甘泉。

下午2时许,敌前卫抵达甘泉以北6公里之白土坡时,在该地等候多时的红八十一师二四一团突然开火,将敌人牢牢堵住。与之同时,隐蔽在沟谷的骑兵团从敌人尾部将口袋扎死,断其后路。敌首尾受击,溃成一团,急向中间靠拢。此刻,担负主攻的红七十五师、七十八师从两侧高地向敌人猛虎般袭来。敌阵脚大乱,招架不住,死的死,降着降,溃不成军。师长何立中负隅顽抗,重伤毙命。战斗持续五个多小时,红十五军团大胜。战役共毙伤敌师长何立中、师参谋长范驭州、团长杨德新以下1000余人,伤敌团长裴焕彩以下3700余人。缴战马300余匹、七五山炮4门、八二迫击炮8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162挺、长短枪3000余只、电台一部。

劳山战役是红15军团成立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改变了整个战局,震惊了参与“围剿”的敌人,使其互相顾盼,不敢妄动。战役使得新组建的红十五军团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改善,服装给养得到了补充,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为迎接中央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榆林桥之战

1935年10月2日,刚刚结束的劳山战役,切断了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精心构筑的洛川至延安的南北防线,给敌军以重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懊恼之余调整部署,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对根据地严密封锁,试图逐步缩小根据地,最后消灭红军。

10月20日,王以哲命令一0七师六一九团和六二0团一个加强营,由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带领进驻榆林桥,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控制制高点,以打通南北防线。榆林桥位于鄜县(富县)北部洛川河道,南距县城10公里,四面环山,咸榆公路贯通南北,是洛川、鄜县通往延安的必经要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军团首长决定乘敌修筑工事未毕、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歼灭。于是,仍以红八十一师二四三团围困甘泉,主力红军进逼榆林桥。10月24日晚,红15军团第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师和鄜县游击队秘密进入榆林桥后山脚埋伏。

10月25日拂晓,军团首长一声令下,冲锋号响,红七十五师主攻东山,抢占榆林桥的制高点。鄜山游击队占据西山,监视敌一0七师在鄜县县城之敌。红七十八、八十一师,从咸榆公路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榆林桥守敌。敌军凭借有利工事进行顽抗,双方战至黎明,经红军猛烈攻击,敌军不支,一部被歼。余部通过已修好的壕沟,逃进榆林桥村继续顽抗。下午三时,敌调3架战机火力支援,红军为不使敌战机发挥作用,全线攻击,迫近敌军,导致敌投下的7枚炸弹有3枚落进敌军阵地,引起敌人大乱。红军乘机猛冲进村,经反复争夺,下午4时全歼敌军,战斗胜利结束。

榆林桥之战全歼敌一0七师1个团和1个加强营,毙伤敌300余人,俘敌团长高福源及其5人下官兵1800余人。缴获八二迫击炮8门、重机枪16挺、轻机枪108挺、长短枪1300余支、无线电台一部和其他一批战利品。我军伤亡200多名,红二二五团团长郎献民壮烈牺牲。

此战宣告王以哲发起的南线进攻战役彻底失败,是打响直罗镇战役的前奏,是红十五军团献给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即将结束长征的见面礼,巩固和扩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尤其是将敌团长高福源经过我党抗日民族政策教育后礼遇安排,对今后促进张学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