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咨询:0376-6879302 17637631188 欢迎访问何家冲学院!

 
 

风展红旗耀陕南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初建成

发布日期:2024-05-21   /    阅读:418

李国强,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庾家河会议后,中共鄂豫陕省委马不停蹄,率领红二十五军抓紧时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全力投入到新苏区创建工作。不久,一块块朝气蓬勃的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鄂豫陕边区民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扫民团,开创鄂陕根据地

1934年12月11日,红二十五军进驻洛南(今丹凤)蔡川,根据省委指示在这里进行整编:撤销二二四团编制,将人员分别编入第二二三、二二四团;军领导人的职务作个别调整,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改任军参谋长,省委常委、秘书长郑位三任政治部主任。改编后的红二十五军,在省委的领导下迅速以大回旋的行动,进入各地开展扫除反动政府和民团的斗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12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北上洛南,南下郧西,东进卢氏,西出蓝田,在广阔的山区乡村不畏饥寒,连续作战。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同敌人展开斗争,摧毁国民党在广大农村的统治基础,消灭了许多民团,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镇压土豪劣绅,将没收的财物分配给穷苦大众,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敌斗争和实地了解,省委确定将鄂豫两省边界的镇安、山阳、旬阳、郧西四县作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重点区域,提出“抗捐、抗债、抗粮、抗夫、抗丁”的“五抗”斗争方针。12月20日,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司令部、政治部的名义,发布《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提出了保护个体经商者和小商小贩、促进集市物资交流的一系列政策,对于开创新苏区、稳定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12月28日,红二十五军再入洛南,消灭景村民团,抽调手枪团部分成员与当地农民武装大刀会组成陕南抗捐第一军,后改为洛南游击队,就地开展群众工作,创建新区。

1935年1月初,红军从洛南再度南下。9日攻克镇安县城,歼保安队一部,救出大批“抗捐犯”,缴获大批棉花、布匹,发布《中国工农红二十五军为占领镇安县告群众书》。号召劳苦群众团结起来分田地,发展生产,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府。中旬,在郧西、旬阳、镇安、山阳四县边区加紧横扫民团,宣传“五抗”,发动群众,摧毁保甲组织,建立苏维埃基层政权。在郧西一、二、三天门一带,分别召开群众大会,没收地主财物,分给农民群众,演戏演讲,宣传鼓劲,人民群众欢天喜地,革命热情掀起高潮。接着,在镇安县对“大刀会”武装进行团结改造,编成抗捐军,选派干部加强领导。不久,在镇安白塔、茅坪、大小米粮川,郧西一、二、三天门等地,成立了第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

与此同时,红二十五军在紧张地转战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休整,及时补充了400多名新鲜血液,还吸引了不少回族青壮年参加红军。至1月底,省委和红军在郧西、旬阳、镇安、山阳四县边界地区开辟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为很快进行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和创建新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围剿”,开创陕东南根据地

蒋介石在鄂豫皖“追剿”红二十五军的图谋破产后,放下身段与“西北王”杨虎城媾和,命驻河南的第四十军一一五旅2个团和驻湖北的第四十四师一三0旅的3个团进驻陕西南部,统归杨虎城指挥,配合陕军第一二六旅、警备第二旅、警卫团对红二十五军发动第一次“围剿”。1935年1月下旬,陕军第一二六旅、警备第二旅进至镇安县城以东、以南地区,向红军逼近。

为迅速坚决粉碎敌人的“围剿”行动,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充分做好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两手准备,严阵以待,随时痛歼来犯之敌。

1月30日,红二十五军以军政治部的名义,印发了《穷人不替国民党当侦探,捕杀坚决替国民党当侦探的重犯》布告。布告指出:“本军很诚恳地告知白色士兵、下级官长,以及地方穷苦兄弟,你们都是受国民党豪绅地主压迫剥削的,红军是你们自己的军队,要为红军做事,不要替国民党当侦探……自此布告之后,再发现忠实为国民党军队、区长、团总当侦探的,红军还是按照阶级纪律严办。倘若是地主、富农分子替国民党当侦探,定处死刑,决不姑宽”。布告对国民党军中下层官兵起到了很好的政策攻心作用,给地方反动势力以有力震慑。

在开展强大政策攻势的同时,红二十五军为争取主动,各个击破来犯之敌,从山阳、郧西北上袁家沟口、凤凰嘴,突然插到敌人后方。待敌第一二六旅、警备二旅匆忙掉头尾追之时,红军移转至柞水县蔡玉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1月31日,红军以一部兵力袭占柞水县城,吸引敌警备第二旅增援,分散了尾追敌人。2月1日,当敌主力柳彦彪部第一二六旅二五二团追到蔡玉窑时,红军主力以逸待劳,突然出击,将敌二五二团2个营打得落荒而逃,另1个多营被全部歼灭。

战后,红二十五军北转蓝田葛牌镇休整。5日,不甘失败的柳彦彪亲率二五一、二四八2个团向葛牌镇汹汹杀来。红军得到情报后,冒雪进行战斗准备,先敌占领该镇以南文公岭一带高地。下午两时左右,敌二五一团首先向高地发起进攻,被勇敢的红军阻于阵前。一会儿,敌二四八团赶到,2个团合力向红军展开猛攻,被我强大火力牢牢压住,没有占到半分便宜。战至酣时,红军突然从正面和左翼发起反攻,敌人猝不及防,掉头鼠窜。红军分多路追击,大获全胜,残敌向南溃退而去。此战歼敌2个多营,缴获武器弹药辎重无数。

蔡玉窑、文公岭之战,敌一二六旅遭受重创,一时再也无力向红军反扑。趁此机会,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在陕东南的蓝田、商县、镇安、柞水、山阳5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游击队、抗捐军,扩大红军影响。一时之间,穷苦群众见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是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纷纷报名参军,络绎不绝。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把缴获的部分枪支武装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并派多名干部到地方帮助工作,在红岩寺、袁家沟口等地建立了第三、第四路游击师。经过一段艰苦工作,红二十五军先后在蓝田、葛牌镇、柞水县红岩寺、曹家坪、袁家沟口、牛耳川等多地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完成了第二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备春荒,开创华阳根据地

1935年2月初,陕东南5县根据地的开辟震惊了杨虎城,他立即命令驻蓝田的陕军警备团,会同驻商县、山阳的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前来 剿灭”红二十五军。2月中旬,敌人向驻扎在葛牌镇一带的红军发起了进攻。红二十五军避其锋锐,南下郧西,争取主动。

2月1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郧西二天门召开第二十次常委会。会议总结了入陕后2个月来的斗争情况,分析形势,并就红二十五军是否在鄂豫陕边区单独创建革命根据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省委经过充分酝酿,继续坚持庾家河会议决定的方针,作出了《为完全打破敌人进攻,争取春荒斗争的彻底胜利,创建新苏区的决议案》。“决议案”提出要扩大红军队伍,建设强大红军,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发动群众,立即分配土地,建设基层政权,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立相当于3个县的大块根据地。“决议案”着重就春荒斗争中的宣传内容和方式,组织灾民救灾会,开展春荒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恰当的安排和布置。为了保证部队的供给和发展壮大,减轻人民群众在春荒时期的困难,会议提出要坚持外线作战,扩大斗争的区域,红二十五军要“打到富足的地方去”。“决议案”号召全体党员“要像一个人一样”团结起来执行这一决议,完全打破敌人的进攻,争取春荒斗争的彻底胜利,为实现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而奋斗。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坚定了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会后,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委和鄂陕游击司令部,特委书记郭述申,游击司令陈先瑞。特委统一领导鄂陕郧西、旬阳、镇安、山阳四县边区和陕东南镇安、山阳、商县、柞水、蓝田五县边区根据地的工作。省委和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还将镇安、郧西、山阳等地的抗捐军和游击队,编为第五、第六、第七、第九路游击师,将二二三团七连扩编为战斗营,留在当地开展游击运动,坚持对敌斗争。

正在此时,红二十五军获悉红四方面军正在发起陕南战役,前锋直抵汉中以西。为配合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红二十五军于2月下旬从郧西向汉中西部挺进。行军途中,连克宁陕、佛坪两座县城,消灭了守城官兵。3月8日,推进到洋县华阳镇。这时,从郧西尾追而来的陕军张飞生警备第二旅,已跟踪至华阳镇以东地区。省委和红二十五军为解除后顾之优,决心消灭该敌,打开华阳地区局面。

3月10日拂晓前,红二十五军秘密开进华阳镇东南石塔寺附近设伏。当日上午,陕军张飞生部还蒙在鼓里,带领2个团进入红军的伏击区域。见时机已到,红二十五军突然发起闪电攻袭,将敌人冲破数段,致其阵脚大乱。经激战,击垮敌人5个多营,击伤旅长张飞生,毙伤敌2000余人,俘团长以下400多名,激长短枪500余支,辎重物资不计其数。

战后,红二十五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华阳、白塔寺、商家坝、吊坝河、瓦子沟、红石窑、小华阳等7个乡的革命政权,并成立了华阳革命委员会。此后,又派出几十名干部战士到地方工作,分别组建了华阳、茅坪两支游击队和数百人的抗捐军。至此,第三块苏区——华阳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红二十五军的影响和回旋区域也随之日趋扩大。

“围剿”,鄂豫陕根据地初建成

1935年3月下旬,红二十五军决定留下游击队坚持华阳地区斗争,主力返回东部地区活动。4月初,部队抵达蓝田葛牌镇。

东返途中,杨虎城命令陕军警备第三旅在柞水、镇安一路堵击红二十五军。该旅一路跟踪,穷追不舍,为摆脱被动局面,军首长决定消灭警备第三旅。4月9日,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以南九间房设伏,一举将警备第三旅2个团击垮,消灭其1个团又1个营,俘虏旅长张汉民以下官兵1000余名。至此,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九间房战后,鄂陕和豫陕几块根据地迅速连接成一片,根据地军民人兴振奋,热情澎湃,斗志昂扬。红二十五军以袁家沟口、红岩寺为中心,建立了中共五星(柞水红岩寺地区)县委和两个区工委,统一领导这个地区的工作。在中共五星县委的努力下,逐步建立、健全苏维埃政权组织,成立基层农民协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分配土地,开展优待红军家属工作,举办地方干部培训班等。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还在这里建立了后方机关、医院和物资基地。

4月中旬,在反“围剿”胜利之际,中共鄂豫陕省委在葛牌镇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入陕4个月来的成绩,坚定了继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信心决心,部署了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和加紧根据地建设等任务。会议改选了省委,徐宝珊、吴焕先、徐海东等7人为省委常委,程子华、戴季英、陈先瑞、张希才为省委委员,后又增选郑位三、郭述申为委员。徐宝珊为书记,吴焕先为副书记。

4月18日,葛牌镇会议后,红二十五军东进洛南,当天傍晚攻克县城。部队入城后纪律严明,军容整肃,秋毫无犯。张贴、散发《关于商业政策的问题》,迅速稳定人心。军首长在随即召开的群众大会上,亲自宣讲党的政策、红军三大任务、官兵平等,号召青壮年积极参加红军。军部宣传队现场表演“纺线”、“抓兵”等反映群众闹翻身的节目,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良好印象。不久,红二十五军先后吸收600多名新战士,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随后,红二十五军在豫陕边区洛南、商县、商南、卢氏四县行程数百里,征战无闲时,为开辟新的根据地舟马劳顿,宿兴夜寐。这一时期,先后在四县边区孙家山、北宽坪、桃坪、庾家河、刘家花屋等10几个地方建立了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地方武装,没收分配了地主的土地和财物,创建了第四块革命根据地。

至五月初,红二十五军主力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2000多人,在蓝田、柞水、镇安、山阳、旬阳、洛南、商南、商县、郧西、卢氏和华阳地区,建立了四块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人口近50万,耕地面积90多万亩,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已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