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咨询:0376-6879302 17637631188 欢迎访问何家冲学院!

 
 

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 东征西征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迎接红二、四方面军会师

发布日期:2024-05-28   /    阅读:507

李国强,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东征战役

直罗镇战役后,为贯彻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抗日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战略方针,发展红军和苏区,准备东出与日军直接作战。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从陕甘苏区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发起东征战役。

1936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1.3万人集结在陕北永坪、延长之间及其以东地区,进行渡河作战准备。2月18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发出《东进抗日和讨划卖国贼阎西山命令》。具体部署:红一军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和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从绥德县沟口地段渡河,速占山西省中阳县之留誉镇,向南发展,同红十五军团相互策应;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七十八师从清涧县河口地段渡河,速占石楼县义牒镇,寻机夺取石楼县城;红一方面军直属队随红十五军团主力之后渡河。

1月20日晚8点,东征战役拉开维幕。方面军各部跟随红十五军团主力之后迅速渡过黄河,突破了晋绥军防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毕士悌在渡河战斗中牺牲。接着,红军向东进攻,经石楼、隰县、关上村等战斗,至27日,共歼灭和击溃晋绥军5个团,俘1200余人,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之间的吕梁山区。

此时,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一面急电蒋介石求援,一面将进入陕西省的晋绥军4个旅撤回河东,共集中14个旅编成4个纵队,从3月4日开始,分别由中阳、汾阳、介休、隰县等地向红军反扑。方面军以一部分兵力分别在隰县石门镇和中阳县关上村牵制晋绥军第一、第四纵队,集中两军团主力,于3月10日在孝义县兑九峪地区击退绥军第二、第三纵队计5个旅另1个团的反扑。在此期间,河西的刘志丹红二十八军等部,乘晋绥军东撤之际,迅速进占宋家川、吴堡等地,收复部分被占苏区。3月中旬,晋绥军4个纵队再次向石楼方向反扑。红一方面军鉴于晋南和晋西北国民党兵力薄弱,决定以红一军团并指挥红八十一师为右路军,以红十五军团为左路军,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发动进攻,扩大战果;以红十五军团一部、红三十军和山西游击队为中路军,在石楼、中阳、孝义、永各、隰县之间地区牵制晋绥军主力,支援左右两路军的行动。16日,右路军南下,至4月1日,占领霍县、赵城、洪洞、临汾、襄陵(今襄汾)、曲沃等县的广大乡村,并攻占襄陵县城,破坏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150公里,消灭国民党军和民团各一部,扩大红军3000人,筹款7万余元。3月18日,左路军北上,至22日进至岔口镇。25日,派出1个团和1个骑兵连袭击晋祠镇,威胁太原城。26日,向娄烦、岚县、兴县发动进攻,于31日在兴县以南曹家坡地区歼灭晋绥军2个营又1个炮兵连,俘敌200余人。后转至白文镇附近,3月31日,在罗峪口与东渡的红二十八军会合。

红军主力分兵南下北上后,入晋国民党中央军以3个师又3个旅分别集结在同蒲铁路南段和晋东南地区,阻止红军向晋东南发展;以5个师编成3个纵队协同晋绥军4个纵队向红军进攻。同时,蒋介石还强令驻陕西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向延长、延川苏区进攻,以截断红军退路,企图围歼红军于晋西地区。

3月29日,晋绥军攻占了红军控制的黄河各渡口,在此情况下,方面军决定左右两路军向中路军靠拢,集中兵力歼敌。4月4日,右路军开始西移,当进至河津地区时,因国民党2个纵队向稷山逼近,随即北移,15日攻克吉县县城,全歼守敌保安团,俘其县长以下300余人。接着夺占平渡关至清水关各渡口,主力突进大宁、蒲县、隰县之间地区。左路军于4月4日开始由康宁镇地区南下,在圪洞镇、金罗镇和师庄、三角庄地区三战皆捷,共歼灭晋绥军1个多团,俘700余人,14日进入大麦郊休整。随左路军行动的红二十八军,中途奉命转向黄河岸边攻击三交镇,军长刘志丹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中旬,红军各部靠拢后,国民党军7个纵队从三交镇、中阳、孝义、灵石、临汾、新绛、河津之线,逐步向红军推进。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下,决定避免不利决战,遂于5月2日至5日从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黄河,回师陕北的延长、延川、永坪地区。

东征战役历时75天,红军共歼灭国民党及阎锡山约7个团,俘4000余人,缴获长短枪4000余支(挺),炮20余门,并迫使“进剿”陕北的晋绥军撤回山西,使陕北苏区红军压力减轻,根据地得以恢复和巩固。东征期间,扩大红军8000余人,筹款30万银元。在山西省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西征战役

1936年5月初的陕北,春意澜珊,初夏刚至。东征的红军受到蒋介石大兵的阻挠,回师陕北,休整待命。5月8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延长县大相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认真分析当前政治军事形势后,中央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甘肃是必由之路”的提议,确定了“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的任务,做出了中央红军西征的决定。

这次西征的战略目标,一是向西发展,努力创造和扩大新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二是创造条件,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争取早日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三是消灭马鸿逵部占领宁夏,打通外蒙和苏联的联系,以便接受苏联的军事物资技术等援助。

红军西征的战略决策,是我党以发展求巩固方针的继续,也是党中央把陕甘地区建设成为抗日根据地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5月18日,中革军委决定,红一方面军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晓任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为左路军,红十五军团为右路军,出师西征。

5月19日,西方野战军分左右两路,从延长、延川出发,执行中央军委确定的第一阶段任务——“夺取并赤化安边、定边、环县、曲子”。

5月27日,红十五军团从新城堡地区出发,分两路向西北进攻。5月28日,红一军团由吴起镇向元城镇、曲子镇方向攻击前进。6月1日,红一军团在曲子地区向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发起进攻,迫使第一0五旅旅长冶成章以下150余人投降,缴枪200余支,红军进占阜城。两天后,又在阜城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6个步兵营,击溃2个骑兵营,俘敌1100多人。至此,左路军消灭了马鸿宾的主力,夺取了阜城、曲子、环县、洪德城之线的碉堡。右路军夺取了宁条梁,争取了回族教民的拥护,影响了蒙民,打击了三边、盐池的地主武装。野战军西征的第一步作战任务已基本完成。

6月14日,西方野战军决定发起西征第二阶段作战,提出以最大努力赤化占领区域,摧毁安边、定边、豫旺堡及豫旺等据点,打击敌出扰部队,肃清民团,解决部队给养和冬服问题。于是,左路军红一军团在曲子镇、阜城、七营、上新堡等地区集结,向四周赤化,打击马鸿宾出扰部队;右路军红十五军团主力夺取豫旺县城,第二步以夺取韦州城为目的;中路军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一师、骑兵团则攻占了安边。

6月16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攻克定边县城,歼敌1个营和驻守保安团全部,获1万银元及大量布匹、粮食。随后,红十五军团乘胜攻克盐池、豫旺等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俘虏500多人,缴大量军用物资和马匹。

西北线上,马鸿逵派兵南犯,企图夺回豫旺县城。红十五军团直属队及其七十五师在红城水地区设伏。7月5日,马部骑兵3个团又2个营进入伏击圈,经激战,成功击溃马鸿逵部队,歼其200余人,获战马200多匹。

7月初,中央军委致电西方野战军,指示今后的战略方针和任务是,“七月以赤化现地为目标,八月以迫近河边求战为目标,九月以后依情况决定。”

此后,按照中央军委部署,西方野战军在王家团庄、高崖子、同心城、红城水、甜水堡、豫旺堡等地展开苏区创建工作。7月27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西方野战军领导,高度肯定“两个月来西方野战军以其坚决机动的指挥与英勇牺牲的战斗,完成了在西方创造根据地的任务。”

两个月的西征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7个营,击溃3个团25个营,俘2000余人,占领城镇10余座,给马鸿宾、马鸿逵等部以沉重打击。在盐池、豫旺、同心、海原开辟了纵横数百里的新根据地,扩大了部队,发展了地方武装,征集了大量资财。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抗日,争取国民党军队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1936年8月底,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进入甘南渭源、陇西地区。为接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中共中央电令红十五军团南进会宁地区。9月下旬,红十五军团从黑城镇地区出发,经海原进占打拉池、郭城驿。在南进途中,红七十三师在红堡子歼敌第三十五师马鸿宾部1个团。

10月2日,红十五军团骑兵团袭占会宁县城,歼守敌保安团1个营和1个保安队,俘敌300余人。至此,红十五军团控制了豫旺、同心城、海原、打拉池、郭城驿、会宁等地区,有力地策应了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

10月7日,军团第七十三师和骑兵团在会宁县城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合。

红军西征是以敌人的失败和我们的胜利而告终的。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和意义:

——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西征前,陕甘根据地形势严重,西征不仅恢复了被敌侵占的根据地,而且开辟了纵横八百余里的新区,发展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同时,根据地又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工作,使陕甘宁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坚强堡垒。

——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西征前,红军三大主力受到分割,力量分散,而且一、二、四方面军都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和追击的严重形势,而西征实现了三军的胜利会师,从此走向强大。虽然会师后的中国工农红军仅有4万人左右,但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革命战士,是民族的精华,革命的骨干,他们对夺取抗日战争以至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西征的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西征红军严格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全军上下都自觉地开展统战工作,因而团结和争取了东北军、西北军、哥老会和广大回民群众,打击了蒋介石的顽固反革命势力。这对西安事变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